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汶城中学 >> 教师频道 >> 资料文件 >> 正文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作者:wczx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69 更新时间:2015-04-13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孙明霞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多年来,我一直信奉着这句话,也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期待给学生良好的教育。但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良好的教育?

刚工作的时候,我以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学生才愿意相信老师、服从老师的教育。于是,我下课陪学生玩,跳绳,打羽毛球,爬山,凡是能和学生一起玩的,就和学生一起玩。结果每到下课时间,学生就跑去我办公室找,中午也会到我宿舍找我玩。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但身边总是簇拥着一堆“小伙伴”,叽叽喳喳的。但也带来了问题——上课时,那些经常找我玩的学生虽也努力给我面子,但并不总是乖乖的上课,有时会忍不住说话、打闹,而我也不好意思批评他们,谁让我是他们的“朋友”呢?

老教师跟我说:“你不能对学生太好了,不能总是笑脸面对学生,必须要严厉起来,否则镇不住学生!”言外之意,仅仅做朋友是不够的,老师要有老师的样,跟学生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学生就不“怕”你了,何况还有古训“严师出高徒”!于是,我开始控制自己,走到学生面前努力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拍着桌子非常严厉的批评、罚站,遇到上课特别捣乱的就请家长来校交流。表面上,似乎课堂纪律变好了,但学生也都离我远去了,有什么悄悄话肯定不愿跟我说。

后来自己做了母亲,听到领导要求老师“爱生如子”,想想当母亲的对自己的孩子多么疼爱啊,那别人的孩子送给我们当学生,我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于是,看到有些学生晚上不完成作业而在早晨到校后忙着抄作业的现象,我每天晚上把那些早晨去抄作业的学生集中到学校上晚自习完成作业,每天陪着他们学习到9点多钟,再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离开学校,没有作伴的女生我还会骑着自行车送她回家;看到有学生没吃早饭到校,我就买来面包给学生吃;看到有学生因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而心情烦躁、沮丧,我会反反复复的去找家长沟通,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看到有学生丢了学费而难过,我就悄悄替他垫上;遇到我班学生和别班学生闹矛盾,我会先安抚我班学生,有时也会去找别班学生算账……爱是很爱了,但似乎搞得自己很累很累,别的老师说我“太护犊子了”,学生也未必都领情,有时还有意见,说老师并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加上近十多年广泛的阅读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思考,越来越意识到,师生关系既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也不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更不是通常的父子(女)关系或母子(女)关系,师生就是师生,无论内涵多丰富,都不是别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朋友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一般来说,志趣、爱好、年龄、学识、性格等基本相当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当然不排除忘年交式的朋友。而师生关系并不是这样的朋友关系,因为老师年龄要比学生大(就中小学来说),学识水平比学生高,阅历要比学生更丰富,老师还要面对很多很多学生,不可能跟所有学生的志趣、爱好、学识、性格等都相同,假如硬要用“朋友”来形容,其实是不平等的朋友,或者是假平等,是老师“敷衍”学生的挡箭牌,是学生一厢情愿的愿望——当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不守纪律时,老师可以严厉批评学生,但学生往往连反驳、辩解的勇气(或机会)都没有;当老师犯错误(比如上课讲错话、写错字)时,学生往往不敢给老师当面指出,否则可能招致“就你能啊!”的冷嘲热讽。

和朋友关系相对的是“严厉的老师”和“听话的学生”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正确的化身,学生是有待教化的不懂事的孩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很明显,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受我国传统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思想的影响,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即便老师说错了,也要听。但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来源广,在很多方面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加上法治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师道尊严难以立足。

假如把师生关系定义为“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老师要“爱生如子”的话,其实又是一个陷阱——老师爱学生,无论多么投入的爱,都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区别,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这种爱既包含对孩子的抚养也包括教育,其中也不乏溺爱;但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职责、是理性,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唯独不会有溺爱。所以,当有老师用“爱生如子”来形容自己多么爱学生的时候,我认为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

其实,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怎样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仔细分析,老师在某个学科知识拥有量上一定是超过学生的,老师又是成年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看法往往是比较成熟的,他(她)可以为人师;学生(这里指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知识和能力相对缺乏,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这时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丰富学识、增强能力,人格不断完善。这固然需要老师丰富的学识高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只有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以为,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不要以为学生小、不懂事,老师就可以任意批评、挖苦学生,也不要觉得他们是小孩就不需要尊重他们。其实,无论多小的孩子(哪怕襁褓中的婴儿),都拥有和成年人一样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

作为成年人的教师,首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隐私……只有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尊严的人,才能教会学生怎样尊重他人,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具体来说——

和学生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真诚平等的对话。不要求学生“你必须怎样”“不能怎样”,而是告诉学生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原因是什么,后果又是怎样的,学生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训斥和惩罚,而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在哪里,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即便是惩罚也要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的、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能达到惩戒效果的方式;学生的个性不同,老师要研究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学生自制力很差又很敏感,稍一批评就容易产生逆反情绪,那么,老师就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以免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使之变得更加难以管理,要更多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予以鼓励,并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有的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偶尔的小批评小挫折算不了什么,老师稍一提醒就能很快修正自己,那老师就要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及时提醒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有的学生或许性格的原因,或者童年时受到过伤害,使他们变得自卑、内向,老师就要多从树立自信的角度帮助学生,使他们能逐渐抛却自卑而走向自信。

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没有好与不好之分,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轻易否定或者批评学生的兴趣,而是引导、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挖掘潜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在非艺术类的课堂上不可能“手舞足蹈”,也不能插着耳机听歌。遇到学生偶尔的兴起哼小曲或听歌,甚至上课也在研究某歌星的唱法而忘乎所以,老师也不必大动肝火,而是告诉学生这些爱好很好,但要在适合的时间来发展,可以周末参加兴趣班,可以业余时间唱唱歌,可以在班里(学校)组织相关活动的时候大显身手,甚至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发挥他爱好特长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才能。我就曾经遇到一个特别喜欢漫画的学生,从上第一堂课就开始在下面偷偷画漫画,被同学告状后,我看了他的漫画,竟然把我上课讲的知识变成了他漫画中的故事,这让我很吃惊也很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就允许这名学生可以用漫画的方式记笔记,也由此引发了更多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笔记,于是才有了故事式、图解式、漫画式、概念图式、科幻式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笔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这种自由的记录方式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隐私意识开始出现,朦朦胧胧的情感开始产生,这时候要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思想不健康”或者把正常的男女交往定性为“早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他们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而投入学习,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不要武断处理、不要粗暴干涉,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更能深入人心,起到好的效果。

尊重学生,还意味着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相信学生可以做到更好,那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展示自我,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给学生不断修正自我的机会。相信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或放任自流,而是有明确的任务与规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勤于思考与创造,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给学生自我辩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给学生乱扣帽子,诸如“小偷”“笨蛋”“早恋”“骗子”等,这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糟糕的记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老师要做的,就是迷茫的时候给学生指出一条光明的路,有耐心等待学生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必须基于老师丰富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育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办事。只有真正懂得学生的老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也才能用最恰当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习、成长,他们就会成为有尊严的人,老师也自然能成为学生最尊重和信任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他们就会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人。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